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智能时代将引领艺术走向何方
2020-02-27

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将引领艺术走向何方?艺术,因为它蕴含着人类的情感和独创性,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最终一块领地。然而,在用“Gan”算法以300万元的高价作画后,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果绘画、诗歌、音乐和舞蹈不再来自人类的情感,而是来自机器的随机“创造”,你能接受这样的艺术吗?在人工智能时代

技术将把艺术带向何方


日前,由中国文化报业理论部主办的第三十一届“艺术海问”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文化艺术界、科技界和“互联网+艺术”平台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边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致辞之中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弱的图像和图像生成能力。经过图像的学习、存储和分析,人工智能不仅在模拟图像的产生之上具有优势,而且在思维图像的创造之上也逐渐体现出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创造的文化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包括在艺术博物馆举办艺术展览的人工智能“艺术家”、在舞台之上表演的人工智能“乐队”,那么,人工智能的“创造”能称为艺术吗?(目前),我们不必担心艺术家的存在被人工智能图像作品的个人风格所取代,但人工智能的运用和人工智能图像生成语言的创新对于艺术形式的拓展具有普遍的意义,“人-机互补”和“人-机融合”使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深度结合,将有助于创造一幅全新的影像世界图景。


据了解,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重新确立“艺术与科技”为杨梅第22个本科专业,并通过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未来”国际教育论坛等学术活动,逐步形成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平台,东方科技艺术季等


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将引领艺术走向何方?”艺术家可能不是图像本身的创造者,而是图像生成系统和算法的创造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费军说,相信科学技术在创造价值、创造领域、创造方法、创造产出等方面可能会对艺术设计实践产生影响,“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余的基于系统和算法的艺术产出。”


 


,费军展示了他“从事艺术创作以后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基于时间的“数据雕塑”,展示了三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武术之中打斗的场景它的产生方式是因为数据,这不仅是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全然改变雕塑创作的方式。换句话说,没有这些数据,就没有雕塑。”

北航工程博士之后、副教授韩一云以航天技术、智能机器人、工程可靠性、诗歌与科学为研究方向。同时,她还喜欢背诵诗歌和结对。她是北京诗歌学会副会长。在她看来,创意是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共同生命。他们互相促进,而不是互相否定。科学家的许多科研思想来源于艺术家,自然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将促进艺术水平的提高。


“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不是直观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就是创造一种跨学科的互动共生模式,形成跨领域的产业创新成果。”范迪恩解释了他对艺术与人工智能、艺术与技术间关系的理解。

范迪安说,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跨学科实践也将产生全新的文化、审美、思想和伦理价值观。这种跨学科实践需要全新思维、全新方法、全新模式、全新工具、全新资源。需要从艺术、科技、教育、产业等余维度聚集能量,共同推动全球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文化创新共同体。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